青島友宏畜牧機械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7月✘₪·,是一家集TMR飼料攪拌機│▩▩☁、臥床墊料拋撒車│▩▩☁、糞肥還田車│▩▩☁、撒料車│▩▩☁、清糞車等畜牧機械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電話◕·╃│:15865521999₪₪•。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現有員工90餘人✘₪·,擁有6位工程師組成的研發團隊₪₪•。目前在全國設有6個辦事處✘₪·,12個配件庫✘₪·,產品覆蓋全國20餘個省份✘₪·,並遠銷中東│▩▩☁、東南亞│▩▩☁、東歐等地區₪₪•。 中國大陸地區公司擁有約1600家的合作牧場₪₪•。 同時我們也配備了專業的售後服務團隊✘₪·,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您提供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援✘₪·,免除了朋友們的後顧之憂₪₪•。
養殖場糞汙經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後就近還田;畜禽糞汙收集堆漚處理達標後還田;畜禽糞汙集中處理生產商品有機肥還田……今年以來✘₪·,舒城縣透過構建推廣三種糞汙還田模式✘₪·,帶動縣域內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解決了畜禽糞汙綜合利用問題✘₪·,又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推動水稻│▩▩☁、小麥│▩▩☁、蔬菜等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眼下✘₪·,趁著晴好天氣✘₪·,在湯池鎮西河村✘₪·,昌濤生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們忙著在降溫前給蔬菜追肥₪₪•。所用的肥料是牛糞堆漚處理的✘₪·,牛糞拉運自相鄰的春秋鄉忠應養牛場₪₪•。合作社今年承包了1300多畝田地✘₪·,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而忠應養牛場年產糞汙肥2000噸以上₪₪•。兩家對接簽訂了糞汙消納協議₪₪•。“充足的糞肥為蔬菜提供養分✘₪·,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還能降低種植成本₪₪•。”看著長勢喜人的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汪澤柱欣喜說道✘₪·,三年前蔬菜地初試種養迴圈嚐到了甜頭✘₪·,這兩年投入40多萬元興建處理設施用以積造糞汙肥✘₪·,將種養迴圈的模式也引入到水稻種植中✘₪·,成效很明顯✘₪·,今年共節本增效18.45萬元₪₪•。
同樣✘₪·,在糧食主產區柏林鄉✘₪·,雙墩村吳本明家庭農場與彭氏養殖家庭農場對接也搭建起了種養迴圈鏈條₪₪•。吳本明家庭農場今年承包了2246畝田地✘₪·,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而彭氏養殖家庭農場年出欄生豬1800頭✘₪·,年產糞汙肥達2800噸以上₪₪•。一邊是需要外購大量肥料✘₪·,一邊是不好處理的畜禽糞汙₪₪•。而種養迴圈模式✘₪·,為兩家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自申報實施綠色種養迴圈試點專案✘₪·,吳本明投資30多萬元興建了田間儲糞池✘₪·,還購買了吸糞運糞車│▩▩☁、剷車等✘₪·,將糞汙經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收集後實現就近還田✘₪·,有效解決了養殖場糞汙的消納問題✘₪·,還助推雙方增效₪₪•。“豬糞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後變廢為寶用於水稻│▩▩☁、小麥種植✘₪·,既實現了糞汙無害化處理✘₪·,又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還能提升農產品品質₪₪•。”吳本明算了一筆賬◕·╃│:今年糞汙還田2300噸✘₪·,畝均1噸以上₪₪•。細算水稻✘₪·,畝均減少肥量節省成本55元✘₪·,畝均增產30公斤✘₪·,畝均增效121元₪₪•。這些具體實在的數字✘₪·,讓吳本明對農場未來發展很有信心✘₪·,輻射帶動著周邊種植業和養殖業更好發展₪₪•。
實施畜禽糞汙種養綠色迴圈農業✘₪·,是以推進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促進化肥減量增效✘₪·,促進資源互補和生態利用最為便捷有效的方法✘₪·,也是推動綠色農業發展重要途經之一₪₪•。我省今年在17個縣(市│▩▩☁、區)開展綠色種養迴圈農業試點✘₪·,舒城被列入其中₪₪•。為有力有序推進試點工作✘₪·,舒城縣把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作為推動全縣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專案推進小組和專家指導組₪₪•。“結合全縣作物佈局的實際情況✘₪·,透過走訪│▩▩☁、調研│▩▩☁、座談和反覆論證✘₪·,確定了三種糞汙還田技術模式推廣應用₪₪•。”該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章樹介紹✘₪·,該縣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特點✘₪·,結合不同規模│▩▩☁、不同畜種養殖場的糞汙產生情況✘₪·,推廣經濟適用的糞汙還田模式✘₪·,整縣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
立足當地種植業│▩▩☁、養殖業發展現狀✘₪·,舒城縣分割槽域│▩▩☁、分作物採取不同技術模式開展試點工作✘₪·,推動“糞汙”變“糞肥”₪₪•。在柏林鄉│▩▩☁、桃溪鎮│▩▩☁、千人橋鎮三個糧食主產區及周邊鄉鎮建立了糧食作物核心示範區5.2萬畝✘₪·,桃溪│▩▩☁、城關│▩▩☁、幹汊河│▩▩☁、曉天等鄉鎮建立了5萬畝經濟作物核心示範區₪₪•。在這些核心示範區內✘₪·,全縣遴選培育了86個社會化服務組織及種植│▩▩☁、養殖主體✘₪·,探索緊密銜接的綠色迴圈農業發展模式✘₪·,開展畜禽糞汙收集│▩▩☁、處理│▩▩☁、轉運│▩▩☁、大田施用✘₪·,並給予一定的獎補₪₪•。此舉既讓大家切實享受到了惠農政策帶來的福利✘₪·,也充分發揮出示範帶動作用₪₪•。
如何讓種養迴圈試點更科學有效?舒城縣農業部門依託省農科院技術力量✘₪·,結合已建立的測土施肥│▩▩☁、科學施肥│▩▩☁、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基礎性工作✘₪·,開展了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糞肥還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試驗示範✘₪·,以及試點效果監測及風險評估等✘₪·,同時進一步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嚴把糞肥質量關✘₪·,對專案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改進₪₪•。“目前全縣已開展田間試驗16個✘₪·,建立各類作物監測點30個✘₪·,收集│▩▩☁、處理│▩▩☁、施用畜禽糞汙堆肥│▩▩☁、沼渣│▩▩☁、沼液50200噸₪₪•。”該縣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站長朱學步介紹道✘₪·,示範建立區內走上了種養結合迴圈發展的新路子✘₪·,在農業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相比上年糞肥用量提高15%│▩▩☁、化肥用量減少10.0%₪₪•。
建立核心示範區│▩▩☁、開展試驗示範研究│▩▩☁、建立田間監測點│▩▩☁、強化專案監督管理……舒城縣已初步形成適合區域內可複製│▩▩☁、可推廣│▩▩☁、易操作的糞肥還田技術模式✘₪·,在種養迴圈上探究出更多發展可能性₪₪•。